期刊简介
中国中医骨伤科杂志是中国科学技术协会主管,中华中医药学会主办的全国性学术期刊。其宗旨是振兴中医骨伤科事业,促进中医骨伤的发展与繁荣,交流学术经验,传递骨伤科最新信息,反映骨伤科研究动态及国内外发展状况,推动中医骨伤科工作的深入开展。本刊是广大从事医药临床、科研和教学工作者发表学术见解,报道科研成果,推广临床经验的学术论坛。本刊设有:实验研究、临床研究、专家论坛、硕士、博士论坛、专病论坛、临床报道、学习园地、名医方技、文献综述、新技术、新方法、短篇报道、国外论坛等栏目。
点击详情 >主管单位: 中国科学技术协会
主办单位: 中华中医药学会,湖北省中医药研究院
出版部门: 《中国中医骨伤科杂志》编辑部
国际标准连续出版号: ISSN 1005-0205
国内统一连续出版号: CN 42-1340/R
邮发代号: 38-182
出版周期 月刊
创刊时间 1993
出版地区 湖北
出版地区 湖北
订购价格 316.00
杂志荣誉 中国科学技术协会择优资助高科技期刊
电子信箱: mlunwen@163.com或mlunwen@126.com
往期目录
-
2001
-
2002
-
2003
-
2004
-
2005
-
2006
-
2007
-
2008
-
2009
-
2010
-
2011
-
2012
-
2013
-
2014
-
2015
-
2016
-
2017
-
2018

- 杂志名称:中国中医骨伤科杂志
- 主管单位:中国科学技术协会
- 主办单位:中华中医药学会,湖北省中医药研究院
- 国际刊号:1005-0205
- 国内刊号:42-1340/R
- 出版周期:月刊
-
去卵巢骨质疏松大鼠骨组织OPG/RANKLmRNA动态表达研究
目的:建立去卵巢大鼠骨质疏松症动物模型,检测造模成功后不同时期大鼠胫骨OPG/RANKLmRNA表达量及血清雌二醇水平,分析OPG/RANKLmRNA表达变化规律.方法:选取3月龄雌性SD大鼠60只随机分为2组即去卵巢组与对照组,每组30只.去卵巢组去除双侧卵巢,对照组仅去除腹腔少许脂肪.分别在造模12周后0个月、6个月、12个月每组随机处死10只,检测不同时期大鼠胫骨OPG/RANKLmRNA表......
作者:李春雯;汪煌;史晓林 刊期: 2012- 11
-
足球踝发生的三维光弹性力学研究
目的:阐明足球踝的发生机制,探寻易发生足球踝的踢球姿势和力度,并为临床治疗提供指导.方法:解剖成年男子右侧带足小腿,量化分析其生物力学性质,制作环氧树脂距骨模型及应力冻结,切片后光弹仪观测,分析结果.结果:①踝关节跖屈35°位时,距骨表面所受拉应力远大于跖屈45°位时.②以相同姿势踢近或踢远,踢近时距骨表面所受拉应力较大.③拉应力集中区域为内踝后部、后踝中部及内侧,以及距骨滑车关节面前部等部位.结......
作者:刘露梅;廖铦;张建新;陈建明 刊期: 2012- 11
-
桂枝巴戟天黄芪颗粒对衰老大鼠免疫功能及骨生物力学的影响
目的:评价桂枝巴载天黄芪颗粒对衰老大鼠免疫功能及骨生物力学的影响.方法:50只雄性SD大鼠,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,模型组、桂枝巴戟天黄芪颗粒高、中、低剂量组.均采用D-半乳糖连续腹腔注射制作衰老大鼠模型.在大鼠造模成功后分组灌胃,每天1次,给药30d后,检测迟发性变态反应、血清溶血素、血清中白介素2(IL-2)的含量及大鼠右侧股骨大载荷和大挠度.结果:桂枝巴戟天黄芪颗粒能增高衰老大鼠迟发性变态反应中......
作者:张劲 刊期: 2012- 11
动态资讯
- 1 经皮内镜病灶清除及灌洗引流治疗腰椎间隙感染15例
- 2 不同肌力训练方法对踝关节创伤性关节炎功能恢复的影响
- 3 退行性腰椎管狭窄症的中医病因病机研究综述
- 4 银质针治疗腰骶部慢性骨筋膜综合征48例护理体会
- 5 可复位式骨盆外固定架在陈旧性骨盆Tilt骨折中的临床应用
- 6 壮颈康复剂治疗实验性椎动脉受压的研究
- 7 髁支持钢板结合CPM治疗股骨髁间C2、C3型骨折
- 8 脊柱肿瘤不稳定SINS评分系统的可行性和可重复性研究
- 9 桂枝芍药知母汤加减辨证分期治疗脊柱关节病的多中心研究
- 10 通滞苏润江胶囊治疗急性痛风性关节炎疗效观察
- 11 手法复位及治疗新鲜胸腰椎压缩性骨折
- 12 四动五步法治疗单纯尺骨干闭合性骨折的临床研究
- 13 PFNA、PFN与Gamma钉内固定治疗老年骨质疏松性股骨粗隆间骨折疗效对比
- 14 青少年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研究进展
- 15 督脉盘龙灸法治疗瘀阻督脉型盘源性腰痛的临床研究
- 16 水针内麻点注射治疗骨折疼痛50例疗效观察
- 17 平卧位下改良前外侧人路一期行双侧全髋关节置换术23例
- 18 铍针治疗臀上皮神经卡压综合症
- 19 锁骨上切口松解术治疗颈神经椎孔外卡压综合征8例
- 20 激素性股骨头坏死NO、ET的变化及丹参的影响