期刊简介

               中国中医骨伤科杂志是中国科学技术协会主管,中华中医药学会主办的全国性学术期刊。其宗旨是振兴中医骨伤科事业,促进中医骨伤的发展与繁荣,交流学术经验,传递骨伤科最新信息,反映骨伤科研究动态及国内外发展状况,推动中医骨伤科工作的深入开展。本刊是广大从事医药临床、科研和教学工作者发表学术见解,报道科研成果,推广临床经验的学术论坛。本刊设有:实验研究、临床研究、专家论坛、硕士、博士论坛、专病论坛、临床报道、学习园地、名医方技、文献综述、新技术、新方法、短篇报道、国外论坛等栏目。                

首页>中国中医骨伤科杂志
  • 杂志名称:中国中医骨伤科杂志
  • 主管单位:中国科学技术协会
  • 主办单位:中华中医药学会,湖北省中医药研究院
  • 国际刊号:1005-0205
  • 国内刊号:42-1340/R
  • 出版周期:月刊
期刊荣誉:中国科学技术协会择优资助高科技期刊期刊收录:万方收录(中), 知网收录(中), 统计源核心期刊(中国科技论文核心期刊), 上海图书馆馆藏, 维普收录(中), 国家图书馆馆藏, CA 化学文摘(美)
中国中医骨伤科杂志2001年第02期

骨质疏松的防治研究近况

喻永新;冯新送;刘庆思;庄洪

关键词:髋疏松症, 防治, 研究
摘要:骨质疏松症(OSTEOPOROSIS,简称OP)是由于全身性骨量及骨组织的微细结构的改变,致使骨脆性增加,极易发生骨折的系统性多病因骨骼疾病。多发于绝经后妇女、老人和多种慢性疾病患者,女性发病率远较男性为高,并随年龄增长而加重,后果是全身骨质酸痛、骨折及由骨折造成的残废以及合并症所导致的死亡。迄今为止尚无有效的治疗措施可重建已经疏松的骨质,因而及早采取措施进行预防和有效的治疗已日益引起重视。骨质疏松的病因和发病机理比较复杂,概括来说不外乎激素调控、营养因素、物理因素、遗传因素、免疫机能等的异常以及与某些药物因素有关,这些因素引起骨质疏松的机理表现在引起肠对钙的吸收减少,或是肾脏对钙的排泄增多、回吸收减少,或是引起破骨细胞数量增多、且其活性增强,溶骨过程占优势,或是引起成骨细胞的活性减弱、骨形成减少,总之出现骨代谢的负平衡,骨基质和骨钙均减少[1]。且骨骼生理变化有两个时期:30岁以前,属钙吸收大于分解,骨钙蓄积增加期,骨密度(BMD)于30岁左右达到骨峰值;30岁以后BMD渐减,并持续终身。骨峰值存在个体差异,年龄在25~40岁之间,它与老年期OP的发生关系密切。